《守护体系升级_网易游戏全平台上线App版“家长护航”》(3)
来源:未知 时间:2019-05-14 11:24
1.消除家长孩子间的信息不对称
未成年人对游戏的喜欢,是一个需要时间不断累加的过程,如果能及时发现再加以引导,很大程度上可以遏制过度游戏的情况出现。
但在前期,家长和孩子在游戏问题上的信息不对称则会影响及时有效的管理。比如说家长并不了解孩子在玩什么游戏,投入了多少精力,不清楚“适度”的标准和“过度”的界限,等家长反应过来时才发现为时已晚。而且如果这个时候强制进行管理,或许还将增加孩子的对抗心理,导致亲子关系进一步疏远和恶化。
而及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理解孩子游戏习惯的图谱,针对性进行适度管理,而非等到问题爆发后的强制切断,则可以大大提升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信与理解。在网易的家长护航功能中,实际上孩子与家长是可以通过协商与沟通去取得游戏时长与游戏消费管理的共识,而并不是单方面的限制。这样具有一定弹性的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孩子的抵触心理,更容易接受“被管”。
2.放权给家长,让管理趋于人性化
结合此前网易升级的防沉迷系统,可以看出一个信号,企业其实并非希望技术约束显得过于冰冷,而是融入了一些人性化的考量,比如说以12岁为界限的年龄划分和节假日、工作日的限时时长差别,而App端家长护航功能将这种考量进一步放大了。
必须承认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而厂商却无法事无巨细地一一深入了解,换言之,最能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还是他们身边的人,所以说在基础的技术限制之上,从家庭层面制定最适宜的一份契约,培养孩子自身的自控力也是非常具有辅助意义的解决方案。在App端,企业将“限额”、“禁玩”等功能的灵活设定放权给了家长,但其初衷并不是鼓励家长单方面滥用这种权力,而是希望家长和孩子达成某种共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置——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是为孩子量身定做一套“健康游戏习惯养成计划”。
3.间接构建交心包容的家庭协商环境
今年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蓝皮书,其中一组数据值得玩味:有73.5%的中小学生认为上网能开阔视野,73.8%中小学生认为上网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未成年人对于互联网的正面认可更为积极。但是家长们是否都能够理解孩子们的这种需求?
良性的家庭教育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与了解的基础上,自愿接受与被动承受,两种方式的教育效果会截然不同。孩子为何喜欢玩游戏?游戏里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游戏?在家长绑定孩子账号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家长建立和孩子的协商与对话,进而建立共识。不难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家长提出要设置消费支付上限,孩子提出了异议,由此一定会衍生出对于“为什么不同意”“你希望的形式是什么”等对话,这一定是一个双方交换诉求并寻找最佳平衡点的过程。
- 05-14《守护体系升级_网易游戏全平台上线App版“家长
- 05-14《血滴子暗示动作新游?网易神秘悬念站上线!
- 05-14《为爱而战!《征途2》520大型盛会即将开启》
- 05-14《炫舞首届最美造型PK大赛_带上好闺蜜来参与吧
- 05-14《《龙族幻想》身份系统新增超级巨星玩法_体验
- 05-14《3DCG动画电影"勇者斗恶龙"最新声优阵容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