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jj.com)清水战歌网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新闻 >
资讯

《人民日报再出手!批"三生三世"等仙侠剧架空现实伦理》(2)

来源:未知 时间:2017-08-16 16:21

如果说纯文学和现实伦理的关系比较稳定的话,那么网络文学乃至于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其他文艺形式,则有必要在摇摆中确定其与现实伦理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只有纯文学承担道德责任,通俗文学只负责娱乐大众,这个认识是错误的。追根溯源,我国古代的俗文学就非常重视伦理价值,讽时刺世,道德教化,以小说作为劝喻世人、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不通文墨的市井百姓往往通过"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这类通俗小说习得精忠报国,或者通过 三言二拍 、民间戏曲习得忠孝节义。

学者赵毅衡曾指出: 文化地位较低的文本,比文化地位较高的文本,道德上更加严格 。这个观察是非常精准的。和纯文学相比,通俗文学和受众的社会心理联系更为紧密,作为读者导向的文学,哪怕仅仅基于对市场回报的考虑,也往往要和主流的道德认知相契合。比如在司法不公、权贵横行的时代,大众会期待出现包公这样的清官,携持三铡,巡视州府,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包公案"这类通俗小说正是顺应这样的社会心理而流行。同样,在仙侠之前武侠流行的时代,郭靖、乔峰这样的大侠都是高度道德化的,我们期待 侠之大者 匡扶正义,明辨正邪,为现实世界中的伦理焦虑提供一种想象性的解决,比如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其道德标准并不亚于同时代的纯文学作品。

而在今天的这个仙侠世界中,我们头顶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律已经黯淡失色。神、仙、人、魔、妖、鬼六界混杂,在这个道德暧昧的世界里,主人公在正邪之间不无迷茫地穿梭,没有了现实伦理的约束,个人情感被凸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正是仙侠剧最为常见的叙事模式。

网络文艺与现实伦理的冲突,根源于现实伦理的内部冲突。准确地说,是一部分青年群体借助仙侠所代表的网络文艺这种亚文化,表达自己内心的伦理认知 这种伦理认知是一种虚浮无根的个人主义。仙侠剧之所以呈现出超现实的、过度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正是基于部分青年不知道如何处理自我与现实的关系,过度留恋于个人小天地的现实处境。在社会高速运转的当下,一部分青年会有无法找到自己位置的焦虑,他们化解这种焦虑的方式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奋斗,而是网络世界中的宣泄。这也是之所以网络文艺和网络游戏可以无障碍互相改编的原因所在:二者的核心逻辑是一致的,都 有助于 部分青年宣泄焦虑。

分享到:0
  • andior排行
  • IOS排行
热点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