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一段落:维旺迪的游戏公司收购之路》(4)
来源:未知 时间:2019-03-22 13:54
不管你对育碧旗下的哪些授权最念念不忘,“刺客信条”总是如今知名度最高的
2016年5月,维旺迪对Gameloft的控股超过50%。6月,原Gameloft董事会集体辞职,这家世界级手游公司就此易主。此时,育碧却更受关注——人们纷纷猜测育碧会不会是下一家被维旺迪收购的游戏企业,当时,维旺迪已经持有育碧17.7%的股权。
维旺迪对育碧的收购属于恶意收购。恶意收购的特点是绕过对方董事会,直接采取收购行动。早在2015年,维旺迪就曾购入了育碧6%的股权,当时育碧的CEOYvesGuillemot就表示不欢迎维旺迪的介入,将尽力保证公司的独立性。维旺迪则无视育碧董事会的态度,继续增持育碧的股票。
到了2016年9月,维旺迪的持股(23%)已经超过了控制育碧的Guillemot家族(19%)。不过,在9月底的育碧年度股东大会上,Guillemot家族的YvesGuillemot仍然获得了65%的支持率,连任了CEO一职。
有趣的是,在股东大会前,育碧做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强调独立的重要性,尤其是建立了“weare.ubisoft”网页,网页上特意对比了动视暴雪在脱离维旺迪后的股价变化。直到现在,你仍然可以访问这个页面,其中部分数据已经更新。
“人家出来过得多好,你们可别想着进去啊”
维旺迪在2016年没有获得董事会席位,这是育碧的一个胜利,不过,危机仍然存在。国内外的报道都极为关注“30%”这个数字:如果维旺迪持股数超过30%,就需要对其他持股者发起要约收购,而这极可能改变此前的形势。
当时,许多国内媒体将“要约收购”表述为维旺迪的“主动要约收购”,这是不正确的。事实是,一旦股权占比到达30%,维旺迪就必须发动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是一种公开的股权收购方式,分为主动与强制、全面与部分的不同情况,在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下,内涵也有所不同。在持股超过一定比例后,主动的要约收购只是表明这家公司已经有了发起要约收购的前提条件,但是否真的收购,公司可以自行决定。法国的要约收购则属于强制要约收购,一旦持股到达30%,收购方必须对其他所有持股人发出报价,这一报价在法国《公开要约收购法》规定的范围内来决定,其余股东可以选择是否出售手中股份。
要约收购的出现,原本是为了保护中小型股东的利益。因为协议收购、间接收购等方式,往往都是在大股东之间完成,小股东往往蒙在鼓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容易蒙受损失,而要约收购的条件(持股达30%)往往意味着公司将有重大变化发生,这时强制的要约收购,能够让中小股东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下选择是否“离场”。
- 03-22《告一段落:维旺迪的游戏公司收购之路》
- 03-22《"掘地求升"最快纪录系作弊 玩家欲改过自新
- 03-22《你都看得出来谁是谁吗?"守望先锋"与"精
- 03-22《Remedy的新作"控制" 打着新怪谭旗号究竟想讲
- 03-22《"质量效应:仙女座"推特纪念两周年 玩家求
- 03-22《我真正想做的事就是玩一辈子 囧图 怎么还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