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jj.com)清水战歌网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
资讯

电视人物专访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心理互动分析(2)

来源:www.1zjj.com 时间:2017-04-05 12:50

倾听既是对嘉宾的尊重,更是一种“文化姿态”。所以电视人物专访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有效互动在于倾听。人们一般认为“听”处于被动地位,即有“说”才有“听”。这种对倾听的理解较片面,访谈节目以访谈嘉宾的说话内容为主,主持人提问只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嘉宾的话语方向,所以在倾听中有效结合嘉宾的话语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提问内容,可拓展访谈思路,丰富访谈内容,提升传播效果。良好的倾听技巧也可以消除主持人、嘉宾与受众的沟通障碍,是激起嘉宾“谈话兴致”的润滑剂,可以增强沟通效果。

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倾听可体现节目目的,促进节目播出意图的实现。在访谈节目进行时,嘉宾与受众处于较随意的状态,话语范围相对松散。期间主持人扮演话题引导者和节目进程推动者的角色,当嘉宾的话语内容不能服务于节目播出目的时要适时引导,体现出自身睿智的形象气质与控制谈话能力。

第二,良好的倾听使节目内容创作更加饱满有意义。访谈节目开始前主持人会有预先设计好的采访方案,但是嘉宾现场表现的不确定性会出现“方案”意料之外的情形。主持人在认真倾听嘉宾说话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积极思维,善于发现新内容、新方向,在不偏离节目主题的情况下,随机应变,突出精彩之处,刺激新的话语高潮产生,充实节目内容。

第三,使现场沟通交流顺利进行。嘉宾的说话兴致是在自身被尊重的情况下而激发的,这种尊重主要表现为“让访谈对象说话”,就主持而言则表现为倾听。主持人为嘉宾营造良好的心理沟通“氛围场”,使嘉宾说话更加充满自信,让嘉宾“随意”说话,增强倾诉表达欲望。

(二)增强与嘉宾的情感沟通

人际感情的形成需要情感沟通,而这种情感的维系则主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拥有“共感”的基础上,即“他”和“我”有同样的情感认知反应。这种情感沟通在电视专访节目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关乎节目的成败,主持人的作用不容忽视。

当主持人与嘉宾的“情感身份”相一致时,面对普通大众,主持人即便作为社会层次较高的“名人”,也可以通过情感调适深入嘉宾内心,以“普通人”的状态与嘉宾展开沟通;面对社会名人,主持人也可以通过平等的情感交流,去除嘉宾的“名人光环”,还原嘉宾最本真的一面,与其展开最真实的聊天。当主持人通过“情感亲和”把自身置于与嘉宾同等的心理环境氛围中时,嘉宾才愿意面对主持人敞开心扉,由此形成良好的沟通基础。比如《艺术人生》节目主持人朱军,当嘉宾就某个话题陷入极度悲哀的情绪时,朱军会非常理解地说“我们不妨换个话题”。这是一种朋友般的亲切关怀,使嘉宾从心理上得到安慰与信任。只有与受访对象在心理上保持平等时,才能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传受关系才能更加和谐,传播效果得以增强。

此外,主持人恰当的“示弱”也是增强与嘉宾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主持人某种程度上是作为“名人”“强势群体”出现的,节目中适时“示弱”会显露出“无坚不摧”的力量效果。面对嘉宾传奇的生活或情感经历,主持人由衷的赞叹、羡慕或佩服感慨的话语会使嘉宾心理上产生一种亲近感、放松感。比如《鲁豫有约》主持人陈鲁豫在节目中常说“真的吗?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你累吗?”“呀!真好!真不错”等话语。语言的真情表达其实是主持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流露,这种真实的存在会使嘉宾放下心理芥蒂与主持人剖白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主持人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即用一种相对含蓄的、间接的方式,通过一定的传播符号(包括语言、表情、手势、姿态等)对他人的思维进行引导,左右其心理结构,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图并付诸行动。其中语言暗示是所有暗示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在电视人物专访节目中,主持人对嘉宾适当的“心理暗示”可以使嘉宾消除消极的心理因素,调控其心理状态,引导其话语方向,使访谈过程连贯、自然、顺畅。“心理暗示”技巧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直接暗示。即用比较简单、浅显易懂的话直接使嘉宾领悟主持人的暗示内容及目的,并作出积极回应,实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这种方式要求交流双方有一定交流基础,主持人对于嘉宾的心理把握较准确。直接暗示有助于激发嘉宾谈话兴致,丰富访谈内容。

分享到:0
  • andior排行
  • IOS排行
热点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