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人物专访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心理互动分析(3)
来源:www.1zjj.com 时间:2017-04-05 12:50
第二,间接暗示。即借助其他事物或行为间接向受访者传达一定意义并使其在无意识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接受,继而引出某个结论。当观众需要或应当了解嘉宾的相关信息,而嘉宾对此又无戒防心理时,这种暗示方式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反暗示。即主持人通过相反的话语行为刺激嘉宾,故意引起嘉宾的反向反应以实现传播效果。这种情况下的嘉宾显得相对被动,可能对某些话题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主持人利用嘉宾这样的心理,借助“反暗示”技巧,通过说“反话”激起嘉宾的表达欲望。
总之,心理暗示技巧的运用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充分调动主持人的理智因素、情感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综合运用包括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成分。嘉宾初见主持人就打开心扉畅聊是很难达成的,如何把谈话双方的心理距离逐步缩短,由纯粹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私人关系,需要主持人善于发现捕捉与嘉宾的“接近点”,找到双方的心理契合点或情感契合点,借助这个点逐步创设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由此双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的“心理暗示”才能真正实现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锡初.主持人节目学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美]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3.张浩.论情绪和情感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6(6).
4.邱剑星.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心理暗示[J].视听界,2005(11).
5.王小燕,李广月.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及控制[J].艺术百家,2004(3).
6.王若琳.电视人物专访节目中的心理互动[D].吉林大学,2011.
7.[俄] H.B.施果鲍洛夫.电视访谈的心理学技巧[J].现代传播,2000(6).
8.申东巍,李娜.让真实变得更加有力——浅析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定位与表达[J].剧影月报,2005(4).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责编:王妍(实习)、宋心蕊)
手机人民网
推荐阅读
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详细】
相关新闻
传媒热图
-
早几年,李玉身上可以看得见...
-
《CitizenGrim》是由EruptiveGames所...
-
相干合集:世界杯博彩网、博...
-
Ubisoft(育碧)在科隆展上展现...
-
清新素雅的水墨场景,呆萌可...
-
专访人物简介:齐藤真介,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