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作品《无人区》海报
中国电影票房去年突破百亿,在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其实掩藏着不少暗流。
前日,在香港影视博览“亚洲制作人论坛”上,博纳国际董事长于冬,电影制片人、发行人施南生等业内大腕纷纷谈到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弊端。他们一致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不差钱,但很混乱,缺乏制度和规范。
于冬列出了一个残酷的数据:去年产生了520多部国产片和合拍片,最终上映的只有100多部。这直接导致各制片公司50多亿的总投资,只回收了20亿,巨亏30亿。
如何解决这些弊端?记者采访了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处相关负责人和部分业内人士,他们认为,就目前的市场现状而言,中国电影应该多吸纳专业人才,不要把资金投入在少数人身上,应多寻找、多培养新鲜血液。
配置:扎堆热门题材,大家都没钱赚
数字化
于冬表示,去年有520多部国产片和合拍片生产出来,能上映的只有100多部,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
观点
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一直是关注的热点。于冬表示:目前,中国电影的内容审查制度跟庞大的资金和电影生产量存在很大的矛盾。
解读:提倡不同的艺术手法拍电影
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称:“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有明确的原则,审查制度不涉及艺术水准,它的标准是审查影片内容。这些制定出的规则搁到国外哪个国家都是这样,所以中国电影审查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对此,一位业内人士称,这需要电影从业者严格按照审查标准来丰富电影的艺术形态。对于当前中国电影喜欢扎堆某一热门题材的现象,该业内人士表示,这需要行业协会做工作,提倡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拍电影,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收益:投资风险高,亏损面非常大
数字化
于冬在解释电影行业投资的风险时称:“去年一部国产片平均的投资是1000万,去年各制片公司大概投资了50亿,但回到手里的只有20亿,直接亏损30亿,亏损面非常大。”
观点
电影是各种艺术门类中最贵的一类,伴之的风险也极大。专业人才和制度的不健全、演员的涨价,又直接导致了这种风险在近年的加大。于冬认为在产业规模还没成熟的情况下,却突然进来一大批资金投入这个行业,导致了各种各样费用的拉升和涨价,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加快扩张2-3级市场的规模和银幕数量是比较现实性的解决方法。
解读:发展类型片市场,加强制片方运营
“中国电影从2003年开始市场化,现在是从小作坊往产业化方向转变,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奇怪。也用了100年来发现和改进问题才最终实现工业化。要避免这些问题只能发展类型片市场,加强制片方运营。”一位业内人士给出自己的观点。
想要发展类型片市场,就必须完善法制化环境。“现在资金和市场都有了,唯独缺人才,中国电影要多寻找和培养新鲜血液,不要把资金仅仅投资在(、、)‘那几个人’身上,不能给新人机会,新人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不要只抽血要输血。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新人应该埋头就干,导演乌尔善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青年电影人不要撒娇。’”
资金:不差钱,就是市场很混乱
数字化
博纳国际董事长于冬表示中国电影的资本时代已经到来,未来10年内能在A股上市的中国影视公司不下10家,大约能募得100亿—150亿的资金。
观点
所有与会者一致认为,现阶段的中国电影市场,钱不是问题。安乐公司老板江志强甚至直接建议一位美国电影人,“要找钱拍片?直接去中国内地。”不过,相当多的业内人士都认为,现在的中国电影界是一片乱局,因为缺乏制度和规范,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制片人、发行人施南生更是直言“乱到不能再乱了”。
解读:其实电影这事儿,咱们不专业
为什么会乱?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全方位人才缺失,导致行业很乱,现在国内很多电影制片主任连电视剧制片主任的水平都达不到,电影监制不光是要懂艺术和制作,他也要懂金融,懂算账。从目前中国电影这个大环境来看,在制作行业这一块,摄影、道具、美术甚至是场工都严重缺人才,都不职业化,要培养他们,就只能在实践中提高。而在制作行业之外,营销方面、公关方面就更无从谈起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就是全方位吸纳专业人才,实现电影各个环节的“专业化”。该业内人士表示,要树立即将成为电影专业人士的社会观,“你看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是一毕业就想当导演当演员,都不太愿意从基础工作做起。好莱坞的影片结束后,字幕上来第一个永远都是‘第一副导演’,因为他更了解整部电影的诞生过程,甚至比制片主任要专业。”(本报记者李芳明 长沙报道)
数据统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