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姚瑶)“胶囊公寓有去处了,我想找人合作‘胶囊’房也有眉目了。”昨日,胶囊公寓创始人黄日新难掩兴奋。此前,因胶囊公寓拍卖及转赠未果,无奈的黄日新老人欲拆除石景山的胶囊公寓(本报1月5日报道)。近日,读者王先生找到黄日新,打算提供地点和资金与其合作开发胶囊公寓。
本月底,黄日新在石景山租用房屋合同将到期。因年事已高,无力管理,老人想放弃胶囊公寓经营。但给胶囊公寓寻找转赠方或拍卖均未成功。于是老人打算拆除胶囊公寓。本报报道后,读者王先生找到黄日新,打算接收胶囊公寓,并提供土地和资金与其合作开发胶囊公寓。
昨日,黄日新说,双方已草拟协议,以原有的8个“胶囊”、家电设备和专利使用权折价作为投资,对方提供土地和资金进行合作。按照黄日新的构想,他计划中的‘胶囊”房将是固定建筑物,打算进入楼市,让普通工薪阶层买得起。
王先生称,其公司在平谷承包农村山地及林场,打算建房试点出租,如能成功,将找房企到适合的地方建“胶囊”房屋。据了解,双方将于明日签订合同。
■ 对话
想建“胶囊”住宅首付2万
计划与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15至20平方米“胶囊”房屋
对话人:王天珍,56岁,某公司董事长
新京报:为什么想和黄日新老人合作?
王天珍:之前就知道黄老和他的胶囊公寓,但没有仔细了解过。看了相关报道,得知他以1000元的价格都卖不出去“胶囊”,打算拆除,觉得太可惜。于是上网搜索了关于他的所有报道,确实很感动我,快80岁的老人了,还执着于梦想,并一直为之奔波。即使正当年、身体好的年轻人也不一定能做到。
新京报:胶囊公寓不断被报道,也陆续有人找他合作,但都不了了之,这次呢?
王天珍:我是很认真来做这个事情的。前天我去看了麻峪胶囊公寓,也和黄老聊了一天,我感觉他有想法、热情和干劲,但他不太懂经营,无法推广胶囊公寓。说实话,如果我是一个打工者,我也不会去住铁皮隔断的“胶囊”,中国人是好面子的。以前,我有过做小户型住宅的构想,正好和黄老的想法一致。
新京报:打算怎么做“胶囊”房,如何合作?
王天珍:我们计划和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15至20平方米、售价在10万至15万之间的小户型住宅,首在2万左右,让打工者承担得起。虽然地点在平谷,但现在地铁已经通到顺义后沙峪站,以后交通会更方便。在合作上,黄老负责技术,我们负责经营。
新京报:这个项目预计什么时候进行?
王天珍:明天和黄老正式签合同,工程预计在春节后开始运作。
数据统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