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80后”反扒队员抽空在车厢连接处吃上一碗热面。
分头执行任务的夫妻反扒队员在车站匆匆会面。
化装成普通旅客的反扒队员准备登上列车执行任务。
穿着如“学生妹”的反扒队员观察可疑人员动向。
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即将拉开,学生流、打工流、探亲流……乘坐火车的各种各样旅客骤然增多,他们要历经短则几小时、长则数昼夜的时间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而有一种特殊的铁路“旅客”,他们的“旅行”时间贯穿于整个春运期间,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却有着明确的目的——与扒手展开无声的较量、暗中保护好普通乘客的财物。他们就是铁路反扒民警。
14日晚,几名北京铁路公安“铁鹰”反扒队队员登上K101次列车执行任务。记者走近这些“特殊旅客”,与他们共同体验“特殊旅程”。
“学生妹”
夫妻档各自为战到春节
戴上绒线帽、背上双肩包的女民警谭静看上去就像个放寒假的大学生,很难想象她是已有四五年打扒经验的警察。列车开动前,谭静的丈夫、同为“铁鹰”队员的李冬刚巧从西安打扒归来,而他马上又要接着执行任务,小两口在火车站匆匆见了一面。“路上多喝水,少抽烟。”谭静嘱咐丈夫。她说,每年春运是两人最忙的时候,“再见面就要等大年三十了,平常只能短信联络”。
由于列车超员,车厢过道很难走动,谭静上车后在列车里巡视一遍,每前进一步都要踮着脚尖走。“上半夜大家都还比较兴奋,小偷动手的可能性不大。”谭静告诉记者。凌晨3点,大多数乘客已经睡去。谭静在车内又巡视一趟后,不动声色地站在了4号车厢的洗漱间内,盯着不远处半躺在座位上、穿棕色夹克的男子。“他很有可能就是扒手。”然而,直到早上火车到站,该男子一直没什么“作为”。辛苦了一夜的谭静难掩倦容,她说,经过多年较量,扒手们的反侦查能力也很强,“民警和扒手只要一对上眼,八成就能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
“80后”最愿听到的是乘客掌声
1983年出生的民警陆鹏飞从事铁路反扒已有6个年头,6年来他共抓获了10余名扒手。小陆说,由于需要“抓现行”,做反扒民警需要极强的耐性,不能急功近利。很多扒手都是“组团”出动,分工明确,有人放哨,有人“插旗”(寻找目标)。除了徒手作案,还有人把单面刀片衔在嘴里,伺机划破乘客口袋盗窃。一些老贼还会主动与反扒民警搭讪,试图打消民警对自己的怀疑。入职至今,他经历了“看谁都像贼”和“看谁都不像贼”的阶段,如今已能较准确地做出判断,“吃不准的时候,我就发短信给同伴,让他们观望,一起分析”。
小陆说,自打在火车上抓到第一个扒手开始,他就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说实话,有些上瘾”。虽然因为从事反扒工作难有正常的作息,鲜有充裕的时间陪伴家人,但每次抓到扒手时,乘客们热烈的掌声都令他激动不已,“使命感油然而生,就想着一定要保护好乘客,让他们一路平安”。
“老大哥”春运任务已执行过11次
40岁的王辉是这个小组的老大哥,从警21年,其中11年的春运都在列车上打扒。“我们平日的工作很枯燥,情绪很容易有波动,有空就得讲笑话解闷。”一路上每到有空休息时,王辉总是带头与小队员们开玩笑。
王辉说,抓贼需要团队合作,在列车上要想沟通得有暗语,所以每组侦查员都得有一套暗语和手势。如果在车上发现贼需要支援,他们便会发短信给同事,紧急情况下则直接用暗语通电话。“我两点下车,你过来接我一趟。”就是想表达,发现两个贼,需要支援。
“有时候为了排除突然出现的可疑人员,用手指不经意间碰一下他们的衣服便可达到效果。”王辉说,如果发现对方外衣很凉,说明其刚上车;对方衣服温度跟车内差不多,便说明其是从别的车厢过来的。这样发短信问在别的车厢的队员情况,便可锁定或直接排除嫌疑人。
前天早上7点,返程列车到达北京站,反扒队员们回到北京。稍事休息后,他们又要踏上新的反扒之旅。
采写/本报记者 王鹏昊 摄影/本报记者 欧阳晓菲
数据统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