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战歌,清水战歌网|DJ战歌网,战歌首家门户,传奇战歌网,(1zjj.com)!――独家门户网
SPM:广告位置
←前面是内容 点击这里
新闻搜索:
当前位置:清水战歌网 > 热点新闻 > 业界新闻 >

杨洁篪: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11-02-16 14:11

  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我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论述了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公共外交作为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他强调指出,开展好公共外交直接关乎我国际形象,外交工作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第一次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外交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形势下推进公共外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公共外交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肩负新的时代使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

  公共外交作为对传统外交的继承和发展,通常由一国政府主导,借助各种传播和交流手段,向国外公众介绍本国国情和政策理念,向国内公众介绍本国外交方针政策及相关举措,旨在获取国内外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争取民心民意,树立国家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维护和促进国家根本利益。

  公共外交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广泛性。公共外交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官方与民间的各种双、多边对话交流,涵盖经济、教育、人文、传媒、科技、体育、军事等多个领域。二是互动性。公共外交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注重通过双向交流,达成理解和共识。政府通过公共外交对公众民意产生影响,民意也对政府决策产生反作用。三是渐进性。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了公共外交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公共外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细水长流,以量变促质变。四是间接性。公共外交工作中,政府更多的是发挥组织、推进作用,由媒体、民间组织、智库、学术机构、知名人士及普通民众活动为主。

  开展公共外交是顺应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为国家的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营造良好软环境的客观需要,是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

  当今世界正经历大变革大调整,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加快发展。对一国的认知,既受到该国自身发展变化的影响,也受到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价值理念、制度模式、政治主张、文化影响力为核心内容的软实力建设日益受到各国特别是世界主要大国的高度重视,应运而生的公共外交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各国纷纷从战略高度加大对公共外交的投入。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全面构筑国家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使国内民众更为全面地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长期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代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重视加强对华合作。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的差异、冷战思维的作祟及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不适应,国际上对华偏见、误解和疑虑仍然存在,“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层出不穷。面对复杂的外部舆论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开展公共外交,积极引导国际社会树立客观全面的“中国观”,更多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道路、治国理念、内外政策,树立和维护我国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确保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国内民众对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空前提升,参与塑造我国家形象的机会日益增多、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外交工作应该倾听人民呼声,考虑民众诉求,寻求大众支持。同时,国内各界人士对我国国力、国际地位、作用和外交政策的认识和解读存在差异。引导公众客观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理性看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国应发挥的国际作用及对外政策,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开放、包容、平和、理性的国民心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职责。

  综上所述,在外交工作主体、对象及手段日趋多元,领域日益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的新形势下,公共外交责无旁贷地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外交工作只有面向社会公众,着眼社会各界,与民意和舆论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把握主动,使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产生亲和力和感召力。在这方面,公共外交无疑承担着政府与公众之间、政府与媒体之间、国内政策和国际认知之间的重要桥梁作用。

  二

  公共外交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公共外交性质的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十分活跃,有力地配合国家外交,为我国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开展对外交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国有益经验,根据我国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探索和开拓公共外交。中国公共外交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中国特色公共外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共同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是中国公共外交的指导思想,对公共外交的性质、方向和准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形势下,中国公共外交要努力践行上述指导思想,以坦诚开放的态度和行动塑造中国形象,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

  第二,中国特色公共外交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中国公共外交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根本出发点,以维护和促进国家整体利益为最高准则。中国无意输出意识形态、价值观,无意对他国发展道路、内外政策施加影响。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旨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动各国共同繁荣的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疑虑。同时,致力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相互了解与信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中国特色公共外交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增强,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公共外交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注重全局谋划,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局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大局,坚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加以推进,兼顾好国内国外两方面,即在致力于引导外国公众正确认识中国的同时,努力使国内公众更加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四,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注重将弘扬中华文明与借鉴吸纳其他文明有机结合。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我们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来源。中华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和为贵”,重视“亲仁善邻”、“和衷共济”,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点。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也是公共外交的应有之义。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强与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为开展公共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确立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官带民,官民并举”等基本方针,不仅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围堵,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带动了“人民外交”、“民间外交”的大发展。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江泽民同志继往开来,深入推进全方位外交,争取了更多国际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动开展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并取得辉煌成就,为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留下了宝贵财富。在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公共外交。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胡主席身体力行,通过访前接受美国主流媒体联合书面采访、访问期间与奥巴马总统共见记者、出席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与中美两国企业家和青少年进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面向美国各界人士,全面阐述我对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政策主张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堪称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范例。新形势下,人大、政府、政协在各自领域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媒体、智库学者、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及各界人士也努力发挥各自作用,中国特色公共外交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各部门各地方相配合、国内国外相协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局面。

  三

  公共外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外交部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外交全局,努力创新公共外交的方式方法,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高访和重大外交活动的公共外交设计。围绕我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出席多边国际会议等契机,统筹安排各项公共外交活动,多角度阐释我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积极利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两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全面展示我国家形象和发展理念。世博外交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最大的公共外交亮点。我们围绕开幕式、中国国家馆日、高峰论坛和闭幕式等场合,在我国领导人活动中精心融入公共外交元素。通过推动与会的外国领导人接受采访、邀请发展中国家百名记者来华采访、安排世博礼宾大使接受采访并与网友在线交流、协助驻外使领馆举办世博主题活动等方式,扩大了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取得了良好舆论效应。

  二是加强对外舆论工作和公众交流活动。我们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机制,一年召开近百场例行记者会,遇热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通过吹风、座谈、联谊、组织采访活动等方式,为外国记者在华工作提供协助和便利,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客观报道中国。加强外交部和驻外机构网站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公共外交。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开放外交历史档案,拉近外交和民众距离,听取民意,吸收民智,通过举办研讨会等形式搭建外交部面向国内外政府高层、学术和工商界、媒体以及公众的新平台。不久前推出的“蓝厅论坛”活动受到国内外关注。

  三是加强公共外交体制机制建设。外交部在新闻司成立“公共外交办公室”,不断充实其架构和职能,着力推进部内部外的统筹协调工作,对驻外使领馆公共外交工作进行指导,加强与政党、人大、政协及商务、文化、教育、科技、媒体、智库等各部门、各领域间的沟通联系。成立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对外积极介绍我国情理念,解读我政策主张。

  四是加强公共外交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公共外交意识和能力,既会写又能说,既深入分析形势又擅长宣示政策的合格骨干队伍。我们注重对各级外交干部的培训,要求外交官练好“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善于沟通”的基本功。我们还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媒体和研究机构的人员交流,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研修,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国内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将紧紧围绕首脑外交、国内大型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政策宣示,进一步提高中国国家形象;优化公共外交日常和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为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继续提供服务和便利,通过他们向世界全面客观传递中国的信息;鼓励更多外交人员走向社会、走进公众,介绍国际形势、我国国情和外交工作;支持和参与国内外举办中国主题的论坛、研讨会等,借助权威平台发出中国声音;利用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在海外开展的各领域人文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加强与我国在海外企业、华人华侨、留学生的交流,发挥其参与我国公共外交活动的积极性;加强新媒体利用,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型载体与社会各界公众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公共外交正逢其时,大有可为,任重道远。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精神,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会同国内有关部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加大资源投入,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建设,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来源:求是

数据统计中!!

最新评论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请文明参与评论,禁止谩骂攻击!)
不能超过250字节,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昵称: 发表评论 (Ctrl+Enter快速回复)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广告服务|网站地图|网站搜索|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SS订阅

健康游戏忠告: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chinacncity@gmail.com 联系QQ:无   

Copyright © 2010-2011 1z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