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央视新闻频道4月15播出《省部长访谈录——专访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以下为节目实录:
串场
这是中国境内流量第二,长度第三的大河——珠江,它在前面的不远处会注入南海,汇入浩瀚的太平洋,而同时它也冲击出了我脚下这块富饶的土地——珠三角。三十多年前,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而三十多年之后,这里依然保持着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全国第一的位置。那么今后的五年,它将如何续写新的辉煌,除了流淌财富之外,珠江还会见证怎样的幸福,今天我们会带着这样的问题采访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黄华华简历:
黄华华 1946年出生,广东兴宁人
1985年 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党组书记
1988年 任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2年 任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
1993年 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秘书长
1998年 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
2002年 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
2003年 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正文:
记者:黄省长,您好,今天对您的采访我想从几张照片说起,我不知道您还,这张照片您还记得吗?
黄华华:记得,那是06年那是我横渡珠江。
记 者:这是当时“十一五”的开局之年?
黄华华:对。
黄华华:这张照片,讲起这照片,我跟你简单说一说,就是最早以前还是我们的老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广东当省委书记的时候,那时我是在广州市当市委书记,当时他对广州的要求提出了叫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其中到2010年一大变的话,就是说珠江的水要治理得很好,能够下去游泳。这个是2006年,那时候我带头下去游珠江的,但2006年那个时候,应该说它不是所有时段,所有的河段都能够游。那当时就是说,有一些河段可以游,有一些河段还不行。那么这几年应该说,自从长春同志提出这个要求以后,我们都非常重视这个节能减排环保工作,那么到了“十一五”的话,我们更加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这“十一五”以来的话,我们以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力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全省的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了60%,居于全国的领先水平。
解说:
“十一五”期间,广东的经济发展总量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与此同时,广东的节能减排指标也位居前列。环境综合效益,持续向好。
“十一五”期间,广东总共淘汰落后的钢铁产能1275万吨,水泥产能5782万吨,关停小火电1221万千瓦。
另外,过去五年广东的耕地补充也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补偿总量甚至能够满足今后十年广东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这样的力度和付出,有人把它称为“壮士断腕”。
但在广东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要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只靠补充和治理是不行的,说到底,它还要依靠“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记 者:再来看第二张照片,这个不知道您熟不熟?
黄华华:知道。
记 者:这是2008年冰雪灾害最严重的时候,当时是去这个火车站看望这些被冰雪阻塞在路上的这些(群众)。
黄华华:没错,温总理亲自到广东来检查指导工作。
记 者:那段时间您是不是特别辛苦?
黄华华:那是,雨雪冰冻,2008年到现在印象非常深刻。
记者:其实这张照片拿出来我并不想问春运,但是我们知道,在这样一个时刻出现了这样大量农民工的滞留,说明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广东的这样一个程度。其实这张照片问的是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知道广东要淘汰低端的产业,要培育高端的产业,就是一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
黄华华:流动民工应该说对我们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实际上也是,在社会上实际上也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像节前,春节前后这里面运输压力就很大,但是没办法,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地方,所以从这里面也看出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产业还是要提高档次,就是要从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进行转型升级,要千方百计地调整产业结构,来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所以我们这几年的话,我们就是怎么来千方百计抓这个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我们是以“双轮驱动”为引领,来力促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
第二方面的话,那另一方面,我们就是在产业发展当中,要注重抓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和珠三角这个相关产业向粤东西部梯度转移。
解说:
“双转移”,即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向广东的东西部和北部地区转移;而东西部和北部的劳动力,则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自然实现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还可以进一步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这样做,不仅使珠三角地区的含金量得以提升,同时,也为广东的欠发达地区拓展出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事实上,广东的欠发达地区与内地的贫困地区一样,始终是党委和政府的牵挂;只是在珠三角的光环下,它们的存在多少被公众所忽视了。
记者:我们再来看第三张,这张照片应该说在您心目中非常熟悉了,这片土地。
黄华华:这是广东的地形图。
记者:我们也知道,这个浅色的部分就是富裕的珠三角地区,而深色的部分是现在还有着贫困村的地市,这张照片应该说在您心里份量非常重。
黄华华:现在应该说整个我们广东,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珠三角很发达,东西北是欠发达,相对还是比较落后一些,我们珠三角的这个土地范围不大,大概也就是20%几,但是我们整个珠三角它实际上占的产值占了将近80%,财政也是将近80%左右,而东西北的话虽然块头比较大,但是它整个GDP(国内生产总值)、整个财政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低。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那么特别是最近三年来,国务院批复我们要实施《珠三角地区的规划纲要》,我们贯彻好这个规划纲要,大力实施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和推进“双转移”,切实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以整个2010年,东西北地区,多数经济指标增幅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也提高到21.2%。那么未来五年我们将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民生社会事业的建设,建立多元化的供给制度,强化财政金融的支持,有效整合扶贫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深入推进开发式的扶贫,大力推进产业、教育、科技、旅游、搬迁等扶贫。
解说:
“贫与富”,差距较大地同时存在着,广东人以它为耻。“十二五”期间,广东要加大扶贫的力度,正在为缩小这样的差距,让更多人分享进步的成果。与此同时,广东又宣布,要放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脚步。这的确有些让人费解,这么做难道只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聪明的广东人,这一回又要做篇什么样的大文章?
记者:黄省长,最后这个问题也应该是从一张照片谈起,但是这个照片不在我手里,我相信在您的脑海当中。广东提出了让民众幸福更给力、更持久,但似乎这个更给力、更持久概念很笼统,这个具体的幸福感从哪而来
黄华华:应该说我们过去,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广东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旧较为粗放,产业规模大,但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不强,区域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发展的差异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等。
那么下来“十二五”的话呢,我们初步考虑,“十二五”的全省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这个指标略高于全国预期目标,低于国内很多省份的预期目标,那么这个目标也低于我省“十一五”的预期目标和实际增长速度,我们目的就是要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导向,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能搞多快就搞多快,而决不追求传统模式下的高速度。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现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企业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推动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这么个目标迈出重大的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编辑:SN002)
数据统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