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地图上来看,甘肃的形状有点像一个玉如意,它南北最远的距离有2000公里,也许就是因为这么远,所以甘肃的内容也格外地丰富,它既有荒滩戈壁,也有青山绿水,它既有一年从春到冬吹不停的风,也有从秋压到夏,压不完的沙。而就是在这样与大自然的合作与博弈的过程当中,甘肃人一手饮水治沙,一边筑塔留峰,一边保护着生态,一边发展着能源。那么在未来5年,甘肃将会走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我们专访了甘肃省长刘伟平。
简历:
刘伟平 1953年5月生 黑龙江富锦人
2006年11月 任甘肃省委副书记
2010年7月 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代省长
2011年1月 任甘肃省省长
记者:说到甘肃的时候,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舟曲就是去年8月8号发生特大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到现在已经将近8个月了,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舟曲老百姓的生活现在怎么样了?
刘伟平:本来是用了一个临时居住搭帐篷的办法,我们试验了一下,当时12月份的时候,就是帐篷里生炉子还过不去,还是比较冷,后来我们就采取在县城里头的一些没有出售出去的一些商品房,政府把它租下来。
记者:有多少灾民能搬进这样的商品房?
刘伟平:(政府补助)一个人200(元),一户4个人也就800块钱,在当地就能租下来房子,大部分灾民选用了这个方式,那么大概还有一百多户没有投亲靠友的这种条件,或者自己不愿租(房),政府就采取了刚才我说的办法安全过冬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解说:经过一个冬季的漫长等待,舟曲灾区重建在今年4月全面展开,被泥石流覆盖的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也已经开工。
刘伟平:今年我们是力争把灾民的房子,把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的这些服务设施,再一个城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像自来水要基本完成。
解说:2000年前,张骞开通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位于丝路黄金路段的甘肃,是关系着这条通道繁荣的重要命脉。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在风沙和干旱中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创举,如今,人们对于这片土地,又增添了一些新的遐想。
记者:那么有没有一件事情是在过去5年当中,其实甘肃一直在努力地去做,但是您认为还没有做得特别好,在未来的5年当中一定要实施好,一定要实现的?
刘伟平:我们意识到甘肃的省情必须走节水才能实现我们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省情决定的。
记者:所以所有的发展目标和规划都围绕节水的这个核心展开?
刘伟平:对,农业的节水,我们也找到了自己的路子,甘肃叫旱作农业,在地里铺膜,中间起垄,天上的降雨都能集中在这个垄沟里头,使这个垄沟里头的墒情比较好,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通过这个技术过去甘肃不种玉米,现在可以种玉米了,所以我们粮食产量通过走节水旱作农业的路子,从800万吨增长到将近1000万吨已经到了958万吨了。
记者:完全能够自给?
刘伟平:过去粮食是要靠调进的,现在完全可以自给。
解说:曾经以苦甲天下著名的甘肃定西地区,不仅在“十一五”期间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通过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成为甘肃发展现代化农业体系的缩影。
刘伟平:恰恰是因为这种种植结构的调整,使它(定西)改变了面貌,因为它干旱,过去是种什么庄稼,什么庄稼都旱死了,在不断地探索当中发现马铃薯很适合,它这地方的种植马铃薯种植成功了,有收入了,又在脱毒种薯(技术)上,在这个地区得到了很大普及。
记者:我们一下飞机,然后接我们的人说真不好意思,说今天兰州起沙尘暴了,我们的天气不太好,说你看,真是你们来第一天就碰上这么一个天气,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第一我没觉得这个沙尘暴很厉害,第二我就觉得为什么他会觉得沙尘暴的天气会觉得有点抱歉?
刘伟平:对,现在沙尘暴刮到北京,因为风头、风源都是从甘肃,要不就是内蒙,所以一来就碰上这个天,那首先跟你说声抱歉。
记者:那沙尘暴这个事会在您心里或者说很多甘肃人心里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或者说是很纠结的事?
刘伟平:那不。我们都习惯了,但是我跟你说,现在这个沙尘暴比过去慢慢减弱了,这减弱一个是生态变化,第二个和我们现在风电建设有关系。你想想看,原来沙尘起源的地方现在我们把它竖了这么多风力发电的电杆,很多风都被风能发电给吸收掉了,反过来说风害变成了一个宝了变成我们风力发电能够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解说:曾经,甘肃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这里诞生过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第一座百万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2006年,甘肃向国家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去年,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550万千瓦。
刘伟平:550万(千瓦)风力发电我们装起来了,整装的在一个地方大规模的一个风力发电场,甘肃就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它是戈壁滩,一望无际,而且土地还特别平整,戈壁是非常平整的,所以在风力发电的布局上,我们优于其它风能资源也很丰富的省。
解说:据测算,甘肃河西走廊蕴藏的风能超过两亿千瓦,是风能、太阳能发电条件非常优越的地区,特别适合建设大面积的风电和光伏光热发电场,实现风光互补。从”十一五”开始,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甘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甘肃也将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刘伟平:甘肃过去是一个原材料工业的加工省,所以它是只消耗化石能源,现在我们由一个过去单一消耗化石能源的省变成了一个全国的重要的,以风电、光电为新能源的一个输出省,变成国家新能源基地了,这个变化是很大的。
解说: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甘肃整体列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由此,循环经济开启了甘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记者:您总说到循环经济,循环两个字怎么来理解?
刘伟平:循环两个字,我们讲就是资源的有序利用,而且把它吃干榨尽,特别还能够必须向下,产业还能够不断地向下延伸。
记者:几乎是可以说是把资源百分之百地去利用,是吧?不浪费一点,但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为什么之前没有提出来过?
刘伟平:满足于现状的话就可能就不往下想,但是随着现在矿产资源使用,保有量越来越减少,包括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这就逼得我们要想怎么通过我们的不断地延续产业链来提高它的附加值,来提高我们的这种利用效率。
解说: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基本原则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和节能减排措施。吃干榨尽是对循环经济形象的比喻。怎么才能吃得有滋有味,镍都金昌市的转型或可说明一二。
刘伟平:比如我又说到金昌循环经济的试验区,从这个矿把它提炼成镍,提炼成铜,然后就把这个作为工业的原料把它卖出去,产品结构非常单一。
记者:就其它的都不要了?
刘伟平:不是其它不要,它只能搞到这一步,现在循环经济就往下延伸,铜出来了,镍出来了,那么它又把铜和镍变成亚盐,这就延伸了,它还发展成化工产业、冶金产业,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吃干榨尽这个循环发展的路子就走出来了。
记者:之后的这些什么废水还有排出去的废气是不是还能转换成热能?
刘伟平:废气的这种治理,废水的利用,废渣的利用,都把它利用起来了,而且在这利用当中,它是朝着产业延伸的方向去把它充分利用。
解说:按照《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建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如此,甘肃省还提出“十二五”期间,甘肃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将达到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同等增幅。
记者:这等于是国民生产总值这方面,您是从(增长)11.3%定到了12%,就是提高0.7个百分点这样一个目标,但是在城乡居民的收入上,您是预计从10%提高到12%,提高两个点?
刘伟平: 对,这个难度是比较大,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十一五”的实践,你像去年,农民收入已经增长14%了,就说明什么呢?我们只要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而且不断地去完善,所以实现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编辑:SN002)
数据统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