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2011年4月22日播出《要治堵,不要“添堵”》,以下系节目实录:
(导视)
解说:
车主慨叹费用太高。
市民:
确实有点贵。
市民:
能放在家里就放家里吧。
解说:
管理员受气辞职。
管理员:
我都捱打了,因为五块,打我了。
解说:
违章停放增多。
执法人员:
拖走,处以二百元罚款。
解说:
4月1日起,北京、上海部分地区治堵新方停车费上涨,车少了,冲突却增多了。
董彬:
很多不透明,我们根本不清楚它到底有多少停车位。
解说:
收费标准如何划定?收费人员如何规范?收费去向又是哪里?停车费上涨怎样收得明明白白?《新闻1+1》今日关注要治堵不要“添堵”。
主持人 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4月1日起,北京一些繁华路段的停车费大幅度上调了,公正地说确实在路面上跑的车少了一些,但是人们出行的感受是,坐公交车更挤了,打车更难了,自己开车真停不起,毕竟从从十几、二十块,一下子是上百元,而那些停车费的收费员,他们的收入是不升反降,有些人不想干了,有些人和车主发生了肢体冲突,今天我们就想倒推来看看,这样一个以治堵为目标的调价方案,能不能更加细致、更加周到,让更多的人满意呢?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北京停车费调整 商家车主各出“奇招”
上海停车费“潜规则”:长期居高不下但可讨价还价
北京猛涨“停车费” 治堵可别成“添堵”
停车费大涨,咱这车还怎么开?
解说:
自从4月1日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上调了重点地区的停车费之后,关于这项治堵新政的新闻就不绝于耳,车辆的减少似乎立竿见影,但由此引发的摩擦也跟随而至。
停车管理员:
我那天都捱打了,因为五块钱打我了,真的,因为五块钱不至于的,他顶着你往前走,不给,打完你他还不给你。
解说:
管理员被打已经出现多起,4月11日晚,在北京东城区金宝街的一个路侧停车场外,一名车主因拒绝支付105元的停车费,在逃离现场时急踩油门,将停车管理员刘建东甩飞近十米,造成其颅内出血。有媒体报道,一份公联顺达停车管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新收费政策实施的两周内,各区停车场已上报30多起停车管理员被打事件,超过了去年全年公司接报的类似事件总数。管理员有些冤枉,而车主们也有怨气。
车主:
不到半个小时,四块钱。
记者:
您觉得贵不贵?
车主:
贵。
车主:
反正不便宜。
记者:
这个价钱能接受吗?
车主:
不能接受,能买好几斤菜呢。
车主:
确实有点贵。
记者:
以后会不会少开车?涨价以后。
车主:
我不打算开了,太贵了。
解说:
北京将本次新政将收费区域扩大到三环以内,同时将停车计费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收费最高的一些商业中心地区计算,每小时的最高收费将达到15元,有些地方一下子翻了三倍,而面对着费用的上涨,车主们开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应对方法。
车主:
这就是我们家的车位,每天晚上我闺女用,她停在这儿,白天对面写字楼有一个女孩,白天停在这儿。
解说:
这位车主和单位附近的小区内居民达成了协议,两人共用一个停车位,错时停车,类似房屋合租的停车智慧,合理地分担着自己的成本,而有些人则没那么规矩,违规停车增多了。
市民:
影响交通,这一溜您看看,都停这儿来了,原来没有几辆车。
市民:
乱停乱放多得很。
执法人员:
像这辆车停在主路上,对交通有影响,清障车把它拖走,按照违章停车,处以200元罚款。
解说:
为了节省停车费,所以在商业区周边的拐角处、居民楼的夹缝里,甚至垃圾站旁边,也都停满了私家车,违章停车增加,给交通管理增加了难度。违规停车车主心知肚明,为何铤而走险?显然很多人对价格的上涨幅度不理解。
私家车主:
我觉得这个价格不太合理,接受不了这个价格。
解说:
关于决策的出台,北京市发改委说,这套调整方案出台前,已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了社会各方面意见,也充分借鉴了国际大城市通行的差别化收费经验,不过并没有举办听证会。此外,还有专家提出,不能只是一涨了之。
孔令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一些外围相关的一些措施也必须跟上,我这边管理把水涨高了以后,那边得去疏导,如果那边不疏导,仅仅是这一边把水涨高了,可能带来的问题会更大。
解说:
就在4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下发通知,提出四项要求,建立停车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做好居民停车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保持居住区停车收费水平稳定,进一步规范停车场明码标价行为,加强停车收费管理信息公开。
主持人:
停车费再贵,发生肢体冲突都是坚决不应该的,但是我们看到了车主的怨气或者怒气,而这个怒气恐怕不仅仅是因为这几块、十几块钱吧。岩松,你的看法。
白岩松 评论员:
我想所有的观众朋友也会同意,先不说别的,打人、撞人这都不对,还有违法,而且我相信收费的公安机关赶紧先把肇事者都给抓着,这样的人越早抓住越好。这话题不说了。
接下来,为什么会出现一起又一起从北京到上海的肢体冲突?在我看来是两个没有准备好,政策的制定者和城市管理者,一方面面对停车费涨价没有准备好,还有车主面对停车费涨价没有准备好。在这两个没准备好的过程当中,前者的责任更大。
主持人:
你说没准备好,不管任何一项规定都是要从某月、某天开始的,怎么样能够提前准备好呢?
白岩松:
我觉得有三个纳闷,第一个纳闷是停车费涨价为了治堵,效果好不好?好,停车费要再涨一倍的话,效果会更好,但是后遗症会变得更重,为什么?因为用户的生活成本急剧上涨,幸福指数会下降。
第二,这是在北京现在已经拥有490万辆,这是我今天看到某媒体提供的数字,北京机动车数已经达到了490万辆,停车位多少呢?217万的停车位,而且这217万停车位里头,还有很多是因为价格上涨了之后,现在车根本不去停,比如说大商场、写字楼的楼下还空着,这个差距,270万辆无家可归,停哪儿,这又是在这个没准备好的前提下。
第三,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在已经拥有了480多万辆机动车之后出台的,如果是零,你就出台了这个政策,愿意买,一个愿打一个愿捱,那你没招。
主持人:
关键我可以事先预测我的开车成本是怎么样。
白岩松:
没错,这是在买完车之后,这儿涨起来了,我没招。所以这几个东西体现出了没准备好。
主持人:
如果说调价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的话,有没有能够让我们稍微多做一点心理上的准备呢?
白岩松:
其实也分三个层面:
第一,应该有一个听证的过程,当然了停车费不在听证的目录内,我觉得这是一个老观念,因为过去列的那些目录认为跟生活更近,水、电等等,认为停车价格跟老百姓生活还很远,没列进目录内,我们该不该与时俱进。一个拥有489万辆机动车的城市里,它还不跟千家万户紧密相连吗?听证的过程是一个舒缓情绪,让大家有所准备的过程。
第二,我觉得中,中是什么呢?其实我真的认为,如果要用三年的时间,把这个钱涨到这个位的话就好了。
主持人:
三年怎么来分配时间?
白岩松:
2011年4月1日到明年4月1日,告诉所有市民,每小时涨到五块了,明年4月1日到后年4月1日,告诉大家涨到七块五了,大后年4月1日涨到十块了,这样的话给老百姓准备的时间,要慢慢地知道预期,这面给政策的制定者和城市管理者准备的时间,增车位,加保护,然后更好地这种停车管理,然后居民能够保证它的生活不受影响。
这样的话,双方都有一个准备,可是现在一刀切,就为了治堵。
(编辑:SN021)
数据统计中!!